分类导航

2021年工作总结

教务处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做好本科教学各项工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规范化。严格落实党组织“两个责任”,修订《教务处党总支委员会议事规则》《教务处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对涉及人才队伍、财务、“三重一大”以及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等均通过教务处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召开党总支委员会会议9次、中心组学习11次,党政联席会议42次。

2.学党史,悟思想,促发展。根据学校党史学校教育活动要求,研究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 《干实事谋大事解难事计划》等。3个支部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共95次,其中党史学习教育活动51次,讲专题党课7次,素质教育基地暨艺术教育中心党支部和大学生艺术协会学生党支部承办学校“歌声中的党史”结对共建主题党日公开课,教务处党总支和3个共建支部开展师生共建主题活动——歌声中的党史,让党员在歌声中感受党史、了解党史、理解党史,用艺术的方式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台账,落实落地15项,报送“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典型案例2个。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制定2021年教务处党建工作任务指导书和党建任务责任清单,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结合实际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主要负责人经常与班子成员谈话,强调反腐倡廉工作,提醒班子成员严守廉政纪律。定期召开各科室负责人工作会,强调作风建设,提醒党员干部加强政治学习,廉洁自律,扎实做好个人本职工作。

4.全力配合学校巡察工作。教务处党总支按学校巡察工作要求,及时提供相关材料,全力配合巡察组开展工作,确保巡察工作顺利完成。根据巡察小组反馈的意见,立行立改,切实做到整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及时制定下一步整改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并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层层压实责任,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责任担当

1.落实党委抓课堂要求。教务处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常态化听课巡课工作;全体工作人员深入课堂了解和记录课堂纪律情况、教师授课基本情况,关注教师讲授内容的政治性及德育教育的融入情况。

2.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新华网合作共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1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新华思政平台上线。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2次,参与教师达400人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确定108门课程和189个课堂通过验收,其中40门课程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1个课堂认定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2021年开展的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评选工作中,获批国家级课程3门、省级课程4门、建设省级示范中心1个。

(三)落实安全保密责任,保障安全稳定

1.做好保密工作。全面贯彻学校2021年保密工作要点,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管控严密,完善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方案,签订《安全责任书》《业务班组长岗位责任书》等,明确治安、消防等责任。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试卷(考试光盘)保管、本科课程考试试卷印制及管理等环节中,全年无失泄密事件。

2.做好安全工作。认真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制。完善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疫情防控期间制订了本科教学工作一系列应急预案;多次深入各学院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开学初教学设施检查、国家各类考试组织管理和放假前后工作中加强管理和部署,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四)推进综合治理,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制(修)订《武汉理工大学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武汉理工大学第二课堂课外学分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完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切实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学业预警系统,推进学生学业信息共享,开展学生学业水平分级预警;加强选课指导,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强化困难学生帮扶。不断规范精简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在“智慧理工大”平台开通教室借用等线上办事服务事项4项。

2.提升治理能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制定教务处对接学院工作联系方案,全体处领导分别联系2-4个学院,深入一线,推进各学院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修订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制定《本科教学任务安排及课表编排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建立教务与学工联席会议制度,优化教学运行与住宿方案,统筹考虑宿舍、教室、实验室分布、课程特点等因素,落实就近排课,有效缓解学校资源结构性矛盾和跨教学区流动上课等问题,降低学生通勤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积极做好全局性工作

1.完成“十四五”卓越教育规划编制与任务分解

根据学校“十四五”暨第二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编制要求,及时完成“十四五”卓越教育规划文本,设置39个指标,其中战略指标3个、核心指标23个、重要指标13个;按要求进行指标任务的年度分解和单位分解,纳入学校二级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

2.推进大类培养改革

将招生专业类由58个减至38个。结合2021版培养方案修订,确定了全校公共基础课、通识课、大类课程设置方案,按照38个大类制定大类培养方案,推进大类专业内打通培养。

(二)大力推进改革性工作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牵头制定《武汉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建立任务清单31条,已落实27条,正在推进4条。

(三)着力落实标志性工作

1.积极谋划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迎评工作。组织本科教学工作会和业务学习活动,认真学习领会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和重点内容,对标对表、查摆问题、积极谋划,为新一轮本科审核评估做好准备。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体系为指导,修订完善2021版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2.加强一流专业建设

1)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修订《武汉理工大学本科专业淘汰实施方案》。从生源质量、就业质量、专业建设、专业分流、持续改进等方面对近五年专业办学质量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7个专业予以警告,2个专业予以停办。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网络与新媒体”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4个招生专业,新获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创业管理”4个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备案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物流管理”。

2)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对照“双万计划”建设标准,推进37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及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推荐23个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推荐29个专业申报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完成5项第二批新工科项目中期验收工作。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6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2项。

3.加强一流课程建设

1)推进“理工金课”建设。认定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99门,获批27门省级一流课程,推荐《材料科学基础》等64门课程申报国家一流课程。发布《武汉理工大学课程建设方案》,同步发布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大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个性课程建设指南。

2)开展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落实工程教育理念,强化过程考核,认定专业核心课程700余门。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信息平台,扩大学生的课程认知度,引导教师加强课程建设。

3)推进教材建设。成立“武汉理工大学教材工作委员会”,召开首次教材工作委员会会议,发布《武汉理工大学教材工作委员会章程》及《武汉理工大学“十四五”教材建设规划》,组建学校教材工作专家库。完成教育部教材局组织的2次教材摸底排查工作,排查法学类教材60部、境外教材264部。资助出版《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及其应用》等43部校级特色精品教材。

4.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1)构建校院两级培训体系。设立图书馆、教服中心、天象馆三个校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基地,组建25个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对新入职的42名青年教师开展专题培训,40名教师被认定为“教学能力合格”,实现新进青年教师培训、能力认定全覆盖。举办校院两级培训79场, 5807人次参加;开展工作坊活动15次,4733人次参加,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

2)名师团队建设。推荐申报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人。推荐申报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个,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开展教学名师、责任教授和团队年度考核工作,考核特色专业责任教授27人,22人优秀、5人合格;考核精品课程教学名师100人,75人优秀、25人合格;考核专业建设团队7个,4个优秀、3个合格。

3)组织各类教学竞赛。组织参加湖北省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项、优秀组织奖1项、优秀基层组织奖1项。组织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获三等奖5项。组织参加全国混合式课程设计大赛,获三等奖1项、设计之星奖2项。承办湖北省金工与工训青年教师微课竞赛,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组织开展校级课程思政微课大赛,评选一等奖作品12项、二等奖作品22项、三等奖作品30项、优秀组织奖9项。

(四)全力完成年度重点工作

1. 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全面修订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架构通识课程和大类课程体系,完成课程归口管理。第二课堂增开劳动教育课程,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开展了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全面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信息化支撑。加强过程考核及考核方式支撑的联动,提升过程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和考核手段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引导教学质量提升。

2.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确定校级教研项目198项,其中重点项目62项、一般项目136项;62项校级重点项目已推荐申报省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结题工作,申请结题143项,通过验收138项。组织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及评审工作,共申报139项,已完成网评。 

3.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梦工场建设和运行管理,完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梦工场建设,起草《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专业梦工场目标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梦工场运营管理文件14个。立项92个国家级、27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与学生人数2000余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项目学生申请专利162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发表论文440篇。推荐6个项目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得“优秀创新学术类”项目1项。

4.组织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第六届全国混凝土设计大赛、湖北省金相设计大赛。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组队918个,参与学生4590人次,获国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8项,取得历史性突破。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66项,较去年增长63.3%,其中国家奖707项,较去年增长26.7%。

5.深化协同育人。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项;结题项目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4个,排名全国高校第二。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合作共建“N1N”实践平台,组织50多名学生赴平台,整学期参与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联合培养;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合作开发课程22门,受益学生1000余人次,25名老师成为华为“智能基座”合作教师,参加培训共计41人次。

6.推进学生国际交流。落实《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资助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出国(境)交流。资助422名学生参加出国语言考试,15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380名应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 

7.教学信息化建设。完成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新增大类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子系统,推进实验教学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子系统建设。新建多媒体教室26间,升级527间教室教学设备,支撑混合式教学。实现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与超星学习通、优慕课、翼鸥等平台的数据对接,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8.教学运行管理。完成9400门次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安排与学生选课工作。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测,202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总数8871个,开题报告通过8848人次,通过率99.74%;通过毕业答辩8751人次,通过率98.65%。评选2021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13篇。增加毕业审核频次,更好服务学生毕业就业;2021年完成4次普通本科毕业生毕业、学位审核工作,应届毕业学生8843人,实际毕业8537人,授予8537人学士学位。完成2021年学生转专业工作,同意773名学生转专业。开展学年学分清理工作,给予学业警示764人、延长学习考察期109人、退学处理12人、自动退学96人。遴选552名2021级学生进入到20个试点班学习;推荐1423名学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率15.69%,并逐年递增;完成963名学生的各类学籍异动处理。

9.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举办“理工大讲堂”专题讲座15场,“艺术名家讲堂”艺术讲座3场。组织全校4863名学生参加《中国语文》在线考试系统学习和考试,授予2622名毕业生“课外培养优秀学生”荣誉称号。组织参加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选送4项作品参加全国“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28场次、8282人次。组织参加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获文艺节目一等奖2项,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汉剧节目《四郎探母·坐宫》被推荐至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获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

三、特色工作——着力推进课程思政

1.强化组织领导,抓好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校成立“党委抓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学基层教学组织管理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牵头抓总、教务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2.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修订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明确所有课程的思政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职称评聘文件,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课堂,共108门课程189个课堂通过验收,其中40门课程认定为校级示范课程,101个课堂认定为校级示范课堂,11门课程上线新华思政平台。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

3.强化教学能力提升,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师资保障。重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主阵地”、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遴选符合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的中层干部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题培训。与新华网合作建立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联合举办高质量课程思政专题师资培训,邀请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爱课程中心副主任居烽等知名专家现场指导,选派40余名优秀教师参加新华网“高等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在线培训。引导139名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98名青年教学名师严格遵守教学规范和课堂教学要求,定期开展教研、集体备课活动,创新教学设计,通过分享经验、智慧,提供咨询、开展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示范作用。


常用系统 主页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