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闻经纬讯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校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人才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抓住质量工程建设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协调发展,强化内涵与品质建设。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原则,把素质教育与业务教育融为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的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形成宽口径专业培养方案。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特色专业课程模块;针对不同专业业务培养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积极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和学生选课制;探索形成产、学、研合作优才优育(教改试点班)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主辅修七校联合军地合作国际合作教育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为多样化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过程中,共设置280门文理通识教育交叉选修课程,并积极扩大课程覆盖面、丰富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提升素质教育课程质量。鼓励教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不断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提升,打造素质教育精品课程。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建立了20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培育校园学术文化。校园里形成了一批在学生中较有影响的校园品牌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艺术素养。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在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000余项,获奖人数2000余人。

  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始于20043月,是湖北省最早进行教改试点的高校,也是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20062月,我校被批准为31所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改革后的英语教学模式分为读写译课型、听说课型、资助学习型三种,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光盘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定期开展英语角、演讲赛、英语周等多种形势的英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

  学校自2004年启动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名师工程和教材规划及出版建设计划,制订配套文件,认真组织,精心策划。2007年学校出台了《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成立了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宏观指导与全面协调,全面总结教学改革成果,强化优势,凝练特色,取得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了7项国家教学成果奖;有7个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1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63门;有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推进名师示范课程,开展了五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提升了青年教师授课水平,为培育优秀师资梯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47种,已出版15种。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基于科技文化特色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准国家级立项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三个教学团队获准国家级立项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三个单位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2006年,武汉理工大学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学校;2007年,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科化学基地获批建设。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运用校内督导和评估等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多元协同合作,实施三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教学质量控制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校教学质量意识的提升、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管理的规范、教学成果的积累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优秀。

常用系统 主页导航